衛教文章
孩子不開口,該怎麼做?
2021-09-22




圖/文  高明復健科診所 林芝婷語言治療師   



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,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語言發展,許多家長擔心孩子說話發展較慢,在1歲到1歲半就開始尋找早療的協助,但醫師或治療師們大多建議兩歲開始做語言治療,這是為什麼呢⁉



發展里程碑為大多數孩童發展的數據,但每個孩子的發展仍存在著個別差異,2歲之前,許多孩子的語言正在發展中,且許多孩子在不熟悉情境中(如:治療室),也難配合較長時間的療程,因此治療師通常會先教導親子互動技巧及語言誘發技巧,⚠待兩歲後還是沒有明顯的進步,再做積極的介入治療。

在家中,如何幫助2歲前語言發展較慢或語音數量少的孩子呢?
  • 加強理解能力:
有些時候,孩子的語言理解發展較慢,會影響到口語表達的表現。告訴孩子常見物品名稱,並於幾次練習後,請孩子當小幫手幫忙拿東西;給予孩子簡單指令,讓孩子練習執行(如:去開電燈、尿布丟垃圾桶等),都可以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。
  • 溝通行為訓練:
在發展口語溝通之前,孩子大多先以非口語的方式跟大人溝通(如:手指指向想要的物品、點頭表示要、搖頭表示不要、表情變化等),如果非口語的溝通行為還沒有發展出來,口語溝通發展也會延遲。
因此在孩子還未發展出口語時,可以教導孩子用非口語的方式溝通,孩子習得有效率的溝通方式,能夠增加孩子的信心,也能減少因溝通不良產生的情緒反應。
  • 高頻率的示範聲音:
在孩子玩玩具、吃東西、做動作時,家長可以不斷地在孩子身邊說著孩子注意的東西、吃的東西、做的動作,讓孩子不斷的接收語音刺激,能較有機會聽到大人示範的語音並嘗試發出類似的聲音。
例如:孩子在玩車,家長可以在旁邊說:「你在玩車子呀、好酷的車子、車子前進、車子後退、車子嚕嚕、學車子的聲音等」,也可以多示範幾次「車子」,增加被孩子聽到的機會。
  • 讚美孩子的發聲行為:
孩子剛開始學會用口語溝通,對於語音的掌控度還不穩定,此時只要孩子發出聲音(不一定要是正確的語音仿說),立即讚美孩子,讓孩子理解語音可以用來溝通需求,也增加孩子對於口語表達的信心。
  • 讓孩子看口型:
有些孩子已能穩定發出一些聲音,但無法仿說大人的語音,此時,在孩子拿取物品之前,家長可先將物品放置在家長的嘴巴附近,並示範說出物品名稱,示範時可以稍微放慢速度,讓孩子在注意物品時也能看到家長示範的口型,有利於孩子模仿出正確的口型或語音。


需注意的是,孩子的發展是否遲緩,需要經過專業人員的評估,才能給最好的建議。

若落後情況比較嚴重,仍建議及早介入治療,幫助孩子的語言溝通順利發展。

如果您對於相關問題仍有疑惑,歡迎來高明復健科找我們專業團隊。




高明復健科 陪伴您和孩子一起成長